
图片
很多人认为,冬天才需要补气血,其实不然。中医讲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咱们这个“养阳”要顺应自然、借着三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,把身体里的寒湿逼出去,把亏虚的阳气、气血补回来。
但现在问题来了:
很多人在三伏天里反而做了很多伤阳的行为——
每天窝在空调屋里,不出汗;
喜欢吃冰的、喝冷饮;
睡眠不规律,熬夜伤阳;
平常饮食偏寒凉,生冷瓜果吃太多……
这些行为看着舒服,实际上却在透支体内的阳气!
阳气不足,甚至影响心阳、脾阳的运行,气血运化就开始出问题。
图片
天补,别错过三伏正是“外阳助内阳”的天时。简单来说,三伏天是身体毛孔打开、阳气充沛、代谢旺盛的时机,这个时候用对方法,不但能把身体里的寒气逼出来,还能把亏虚的气血、阳气,一点一点补回来。
而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什么?就是食疗!侯老师推荐一碗“三伏汤”,从脾胃入手,不寒不燥,补而不腻,帮你把气血补起来!
✅三伏汤配方:党参10克(补中益气);黄芪15克(升阳固表);白术10克(健脾祛湿);茯苓10克(利水渗湿);生姜3片(温中散寒);红枣5枚(养血安神);陈皮3克(理气和胃);山药20克(补脾养胃);鸡胸肉或瘦猪肉适量(不喜欢肉也可以不加)
✅做法:所有药材提前清洗干净,红枣去核;药材和肉一块放入砂锅中,冷水下锅;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,转小火炖一个小时;最后加适量盐调味即可。
图片
这碗汤的功效这碗汤的搭配,主要以“补气健脾,祛湿和中”为主,咱们逐一说说:
党参+黄芪,这是老搭档,专补中气。特别适合那种动不动就累、心慌气短的人。黄芪还有固表止汗的作用,对出虚汗特别好。
白术+茯苓+陈皮+山药,这是健脾化湿的组合,湿气不除,脾胃吸收不了东西,吃啥都白搭。
红枣+生姜,调和营养、补血安神、温中祛寒。
这汤喝下去,脾胃动了,气血就生了,人也有精神了。
图片
适合哪些人喝?✅ 走两步就累、出虚汗的
✅ 睡不安稳、早醒、口干口苦的
✅ 饭量不好、不消化、总感觉肚子“泛潮气”的
✅ 身体虚寒怕冷、长期坐办公室、阳气不足的
哪些人不建议喝?不是人人都能喝补汤,这点我也得提醒一句:
❌ 感冒发热、有炎症的,先不要喝
❌ 舌苔厚腻、胃火旺盛、口舌生疮的,先调理后再喝
❌ 糖尿病患者红枣不宜多放,控制用量
如果实在拿不准自己能不能喝,建议先观察一两次,身体有反应再减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